一名女網友買晚餐結帳時,突然發現郵局帳戶顯示「被止付」。(示意圖/翻攝自pixabay)
現代科技發達,民眾出門買東西,有時甚至不用帶錢,會選擇用信用卡或電子支付,相當方便。一名女網友買晚餐結帳時,突然發現郵局帳戶顯示「被止付」,讓她相當焦慮,哀嘆「身上只剩下100元」。
現代科技發達,民眾出門買東西,有時甚至不用帶錢。(示意圖/翻攝自pixabay)
一名女網友在Dcard論壇上發文,描述自己在晚餐結帳時突然發現郵局帳戶顯示「被止付」,而她帳戶中的生活費全都存放在該帳戶,這讓她感到非常焦慮。她隨即致電客服求助,並推測這可能與她近期購買演唱會門票有關。隔天,她在確認被列為警示戶後,前往警局報案。
有內行網友留言指出,他猜測可能是遇到三方詐騙案件,這種情況大約需要半年到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流程,等拿到不起訴處分書後才能向郵局申請解凍帳戶。在此期間,必須前往警局做筆錄、開庭,並等法院完成相關流程。在做筆錄之前,應先了解是哪一筆交易出現問題,並準備好交易紀錄和對話截圖,證明自己是正當交易卻遇到假買家。該名網友提醒,大額網路交易最好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,這樣可以避免實體帳戶被凍結。雖然仍然需要走一段流程,但至少能保障實體帳戶不會被影響。
根據《中華民國法務部》的資料,警示帳戶機制原為配合檢警調機關查緝電話詐欺恐嚇案件需要,暨維護民眾權益,於91年10月建立之通報、支付方式變更及協助還款機制;為強化該機制功能,爰於交易管理辦法中將其適用範圍擴大至偵辦刑事案件需要。因此,交易管理辦法第3條明定「警示帳戶指法院、檢察署或司法警察機關為偵辦刑事案件需要,通報銀行將存款帳戶列為警示者」。